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科法研・学术沙龙系在法学院支持和指导下,由博、硕研究生联合申请创办并经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及校团委批准成立的“社科法研”社团筹办的学术平台,旨在促进学院师生交流,以此进一步激发法学专业研究生学术兴趣、提升学生学术能力及学术品性,增进学生科研成果的分享,诚挚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主题限于法学以及法学交叉领域(以学科代码开头为0301的法学领域为限)。
本学术沙龙面向我校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稿件特别优秀的本科生进行征稿。
(一)投稿人须为论文第一作者,独作优先;
(二)投稿人须确保所投论文无学术不端行为,无著作权争议;
(三)投稿论文应为完成稿,以8000字以上为宜,符合征稿主题要求,突出问题意识和理论深度;
(四)引注符合法学论文写作规范。
(一)请通过投稿邮箱进行投稿,邮件主题及稿件命名均为“投稿+作者姓名+论文题目”(包括加号),另请随邮件附上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以WORD文件格式发送;
(二)社科法研・学术沙龙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随时对所投稿件进行审核,我们会在收到稿件后的十四个工作日内回复投稿作者审核结果,并择时为入选的投稿作者举办学术沙龙活动并邀请其作报告;
(三)社科法研・学术沙龙将邀请相关专家及本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沙龙的点评,如作者有推荐的点评专家及(或)硕士、博士研究生,可随投稿邮件告知本社团并附上其简介及联系方式。
投稿及联系邮箱:apply@ucasslaw.com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二○二三年七月九日
法律竞赛经验分享会顺利举行
2024年4月21日晚,由法学院新闻中心联合“社科法研”主办、研究生会科学学位部协办的法律竞赛经验分享会顺利举行。分享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许新冉、张林睿、张静怡和王晶四位同学应邀进行分享,我院副院长苗鸣宇参会并作总结发言。
会议伊始,主持人2023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熊志远首先介绍了法学院法律经验分享系列活动的背景和四位分享嘉宾的情况,希望本次法律竞赛经验分享活动能够调动起同学们参与法律竞赛的积极性。随后,经验分享正式开始。
2022级法学理论硕士研究生许新冉介绍了国际法模拟法庭的基本背景和主要赛事类型,并简要介绍了Jessup模拟法庭的特点、赛程安排等。他认为模拟法庭是法律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他结合自己多年参加模拟法庭竞赛的经历,强调了模拟法庭在提升专业技能以及了解法律实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他指出,参赛同学可以积极发挥法学院依托社科大、法学所和国际法所多方优势办学的特点,多与老师沟通、寻求指导。
2021级本科生王晶介绍了国际刑事法院(ICC)模拟法庭与国际人道法(IHL)模拟法庭竞赛的相关内容。她从个人参与模拟法庭的经历出发,分享了其中的挑战与收获。此外,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校的法律英语课程,以及行政法模拟法庭等其他法律竞赛。最后,她谈到了模拟法庭竞赛中赛队传承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坚持参与,在完成比赛后继续为赛队培养新队员贡献力量。
2023级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张林睿着重介绍了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VIS Moot)的相关内容。他从比赛的性质、准备过程和参赛收获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他提到,VIS Moot是一个全球性的比赛,涉及跨国经济纠纷的仲裁解决,对参赛者的法律知识、英语能力以及国际视野都有一定要求。他还分享了自己前往维也纳参赛的经历,包括比赛的规模、准备过程和个人收获。
2020级本科生张静怡分享了参与国内单位主办的英文模拟法庭竞赛的经验,包括“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和“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她详细介绍了两个比赛的备赛周期、难点、校内赛队情况以及参赛过程,认为国内模拟法庭竞赛对于想要入门英文模拟法庭竞赛的新队员来说,可能在材料体量、训练强度和时间投入方面来说相对更为友好,但也需要同学们在短期内快速学习并应用法律知识。
会议最后,苗鸣宇老师作总结发言。他在发言中首先充分认可了本次活动对于鼓励同学们参加法律竞赛的积极意义,认为老带新的“传帮带”模式是赛队建设和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参赛同学在争创佳绩的同时,特别是获得佳绩之后,积极帮助做好赛队经验传承工作,形成经验增长梯度,真正实现“以赛促学”的宗旨。同时,苗老师表示法学院也将继续努力为同学们提供配套课程、指导师资等支持,希望同学们基于对模拟法庭竞赛的真正热爱,团结协作,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与国内、国际其他法学院的同学同台竞技,展示我校学子风采。
2024-04-25
法律实习经验分享会顺利举行
2024年3月22日晚,法学院新闻中心联合社科法研举办的法律实习经验分享会顺利举行。分享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荣获“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三批优秀法律实习生”称号的2021级法律硕士研究生李茂金同学应邀进行了分享,我院副院长苗鸣宇副教授参会并致辞,线上线下近五十位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
会议伊始,2023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熊志远同学首先介绍了组织本次实习经验分享会的初衷,希望此类活动能够促进本校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为同学们的实习规划起到帮助作用。随后,苗鸣宇副教授发表致辞,其指出,朋辈辅导是新老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本次活动有助于各位同学全面了解实习情况、借鉴实习经验。苗鸣宇副教授还特别就最高法及最高检实习问题向同学们提出了两点希望:第一是做好“窗口期”规划,提前预留出实习时间;第二是做好实习经验积累,积小胜成大胜。
随后,李茂金同学主要围绕其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实习经历,从五个方面分享了实习经验。首先,他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就读经历和学生工作经历。在第二部分,他介绍了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实习生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在第三部分,他回顾了在最高人民法院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并重点对协助起草案件审理报告、判决书的工作进行了讲解。然后他结合实习经历向同学们提出了保持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学习、合理利用实习资源等三点建议。在第四部分,他分析了自己在互联网公司、律师事务所、司法机关三类不同性质工作单位的实习经历,介绍了不同的工作感受。最后,他简要解答了寻找工作机会、准备面试等常见的实习和工作问题。
李茂金同学的分享结束后,与会同学就最高人民法院实习申请和工作内容等问题踊跃提问,李茂金同学也一一进行了解答。至此,本次实习经验分享会圆满结束。
2024-03-25
2023年6月29日,由社科法研主办的第十四期学术沙龙在教学楼108教室顺利举行。法学院2022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石易灵以“欺骗型强奸的同意效力新论”为题作了报告。法学院何庆仁教授、秦一禾副教授受邀作为专家评议人,雷达同学、王郁茗同学、王子涵作为点评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活动由法学院霍嘉同学主持。
报告首先讨论了强奸罪保护法益的本质,石易灵表示,不能仅对这一法益内涵进行形式上的理解,其本质应是自由,并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其次,报告又从法益衡量和被害人教义学的角度分析欺骗型强奸中被害人同意的出罪证据,并对被害人教义学进行了再思考和审视。而后,在分析欺骗型强奸中被害人同意效力判断时,通过指出全面无效说的困境和对法益关系错误说的否定,石易灵指出性自主权构筑自由与刑法介入的边界。最后,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得出自己的结论,在欺骗型强奸中,不应仅限于被害人陷入人的同一性认识错误或性行为性质认识错误的情况,应当将被害人的性自主权被剥夺而事实上无法拒绝也纳入保护范围,认定其属于“不能抗拒”的一种加以处罚。
接下来是学生评议环节。雷达同学从论文写作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宏观上,她从题目用词的使用、目录的形式以及各部分的体量方面提出意见并给出了修改建议,随后针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她指出有些措辞和案例选择上有待完善,部分分析过程有待充实;王郁茗同学主要就文章具体观点给出两点建议,他对客观反对能力的概念能否进行区分提出了质疑,并指出文章有关被害人是否同意需以客观化的表达来作为效力判断标准的部分并没有解释清楚,随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和与会老师、同学进行了交流;王子涵同学首先肯定了文章的特色与亮点,之后对介绍学说部分的篇幅提出了建议,随后他指出了四点有关具体内容的疑问,并对文章的相关分析给出了可改进的建议。
在专家评议环节,秦一禾老师指出文章的选题中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有待进一步解释,并且有关法益概念的表达不清楚,她建议报告人应再仔细梳理性自主权的学术脉络,并对文章作进上步的修改完善。何庆仁老师首先肯定了文章选题的前沿价值和新意,并区分了相关罪名的差异,随后他建议文章在结构上做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并对具体理论、概念和案例的应用效果提出了疑问与建议,希望报告人能对文章做更清晰、更深入的梳理。
本次沙龙活动通过与老师、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大家获益匪浅,第十四期社科法研・学术沙龙顺利结束。
2023-07-12
2023年6月7日下午,社科法研第十三期学术沙龙在法学院模拟法庭顺利举办,本期学术沙龙的主题为拐卖妇女案中的法律问题。法学院副院长柳建龙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出席本次沙龙,同时,沙龙也吸引了不同学科方向的同学旁听并参与讨论。本次学术沙龙由法学院2021级环境法学博士研究生苗振华同学主持。
首先,柳建龙教授对举办沙龙的背景和初衷做了简单的介绍,他从三个方面指出针对具体案件或者社会事件展开讨论,可以推动法学院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跨学科的本硕博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法学院同学做进一步的研究。
随后,21级刑法学博士生杨滨蔓同学围绕本次主题,就买卖不同罪的法律适用做了简要的总结汇报,并围绕修法争议提出了自己对相关理论的思考。21级刑法学博士生雷达同学就虐待罪是否成立分享了自己的看观点和依据;22级刑事法学直博生刘恒源同学分享了收买妇女儿童罪量刑上的一些思考;22级民法学博士生王风瑞同学就前面几位同学的观点做了回应,并提出了新的思路;21级刑法学硕士生王子涵同学就首先进一步回应了老师和同学的观点,随后对案件量刑的具体情况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21级民法学博士生王照飞同学从心智残障者结婚的效力及权利保障的角度切入,为大家提供了新的讨论方向;22级民法学博士生王风瑞同学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为大家深层梳理了事件的原因,并就婚姻和生育的关系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21级刑事诉讼法学硕士生宋朗同学结合本专业知识,从追诉模式的角度谈了对虐待罪和保护妇女权益的思考;21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何陈爽同学从人的基本权利角度,对本案中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分析了自己的观点;21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李文杰同学从行政机关失职的角度分析了此类案件可能仅是冰山一角;22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汪偲同学就《宪法》中人格尊严条款谈了自己对于本案的思考。 在此期间柳建龙老师对同学们的想法和观点进行点评并交流相关疑问,自由讨论环节几位旁听同学也积极参与提问互动。
最后,柳建龙教授做总结性发言,他主要从宪法方向角度对案件做了点评,并对同学们提供的不同专业角度与积极交流做了肯定。通过与老师、同学们相互的思想碰撞,大家获益匪浅。至此,本次沙龙圆满结束。
2023-06-11
2023年4月19日中午,“社科法研”第十二期学术沙龙(主题:《立法法》修改——发展与问题)在法学院图书馆顺利举办。本次学术沙龙由法学院2021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王继煜同学主持,宪法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博硕士生研究生参与讨论;点评嘉宾法学院副院长柳建龙教授、江辉讲师,以及法学院执行院长吴用教授、黄钰洲讲师出席了本次沙龙。
首先,柳建龙老师对举办沙龙的初衷做了简单的介绍。他指出可以借鉴比较成熟的读书会或者沙龙的形式,针对法律草案或者新通过和修订的法律以及社会事件展开讨论,进而推动法学院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跨学科的本硕博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
随后,21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生张永泉同学围绕本次主题做了简要的背景和内容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疑问。
22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生的霍嘉同学、徐俊雨同学、21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生李文杰同学、何陈爽同学、21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生郝嘉祺同学、王继煜同学从不同的角度,针对《立法法》的不同条款依次发言。
在此期间柳建龙老师与江辉老师对同学们的想法和意见进行点评并解答相关疑问,自由交流环节旁听同学也积极参与讨论。
最后,江辉老师做总结性点评,他在肯定沙龙选题意义与形式的基础上,指出同学们做学术研究应该立足实际问题,脚踏实地,并就开展相关研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通过与老师、同学们相互的思想碰撞,大家获益匪浅。至此,本次沙龙圆满结束。
2023-04-26
2022年12月15日,由社科法研主办的第十一期学术沙龙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行。法学院2022级法律硕士研究生陈龙为以“论新冠疫情期间地方政府“赋码”的合宪性及正当适用对策——基于洛克《政府论》中的“特权”理论视角”为题进行了报告。法学院柳建龙副教授、法学所朱学磊助理研究员受邀作为专家评议人。此外,法学院李文杰同学、郝嘉祺同学、张永泉同学、关伟杰同学、徐俊雨同学分别进行了点评。本次学术沙龙由法学院2021级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杨健主持。
报告首先阐述了新冠疫情期间地方政府赋码行为的合宪和合法依据并认为《宪法》中的“紧急状态”规定能够和《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一起为地方政府“赋码”行为提供合宪合法依据。而后,报告又分析地方政府在“赋码”时所采取的手段方面存在“过限”行为,并导致层层加码和乱赋红码等问题出现。并针对该问题,报告又通过洛克《政府论》中的“特权”理论,认为在突发事件下,公权力如果需要紧急扩张时应当满足三个原则即“自卫权”保留原则,条件紧急性原则和福利目标优先原则。最后,报告归纳这些原则并提出地方政府应当在“赋码”时积极接受公众的监督和问题反馈,积极改正赋码过度带来的问题,要遵循宪法和法律,有限度地开展赋码工作,落实好“举证”工作,准确分析社会态势并向公众传达所采取举措的合理合法性。
在学生评议环节,2021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研究生李文杰同学分别从论文的引用、论文的结构和论证的逻辑三个角度提出了疑问,并给出了修改建议;2021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郝嘉祺同学首先肯定了文章选题,随后建议文章结构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指出对文章部分内容持保留意见;2021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张永泉同学肯定了文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随后指出文中错别字、语病等规范的问题,并对参考文献给出了完善意见,认为文中有关基本权利的理论知识储备有待加强;2022级法律硕士研究生关伟杰同学详细分析了文章的三方面优点,随后从选题的时效性和相应理论阐述方面指出了不足之处;2022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研究生徐俊雨同学首先对摘要中引起歧义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随后对文章提出的问题和相关分析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在老师评议环节,柳建龙老师指出文章的选题契合社会现状,但文章的写作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并提出结合内容和结构来看文章中缺少过渡和进一步分析,而且在文章层面上需要再提出解决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柳老师指出文章错别字、标点使用以及标题措辞的一些问题,建议同学们多关注学术讲座和学者的文章。朱学磊老师认为柳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在学术交流场合提出问题对于报告人进一步完善文章是非常有益的,随后指出了文章具有的问题意识和“特权”理论运用角度、形式层面和实质层面分析相结合等的闪光点,最后从紧急状态概念、分析框架、行文表达、文献整理等角度给出了细致的建议,希望文章能把原理性的思考和规范层面的思考,以及对制度和实践的关怀更好的结合起来。
评议环节之后,陈龙为同学对老师和同学们的点评进行了简要的回应,他表示受益匪浅。到此,第十一期“社科法研”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2022-12-19
2022年11月25日下午,由社科法研主办的第十期学术沙龙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年研究生科研创新支持计划学术报告会(项目编号:2022-KY-35)通过线上会议方式顺利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2020级诉讼法学博士研究生王燕芳作了题为“刑事诉讼管辖异议权的理据、类型与审查”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广钊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理论博士生周一博、诉讼法学博士生史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博士生苗振华、诉讼法学硕士生徐超轶、诉讼法学硕士生林玉东分别进行评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程捷副教授进行总结性点评。
王燕芳同学从“法官谋杀院长”案和“河北秦皇岛两法院共同管辖”案切入,介绍了选题的意义和价值。随后她指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诉讼条件理论出发,探索构建管辖异议权的程序机制,解决管辖异议引发辩审冲突造成诉讼拖延的问题。她指出论文主体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管辖异议权是一项针对公正审判权的救济性权利,管辖的基本原理是法定法官原则;第二部分将刑事诉讼管辖异议权分为变更管辖申请权和管辖错误异议权两类,并阐释了二者功能上的差异决定了其规范设计的不同;第三部分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对管辖的审查模式,深入论证了前置性解决管辖问题,形成具有效力的管辖异议裁决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余论主要探讨了立案管辖是否应当设置为诉讼条件以及如何规制立案管辖错误的问题。
在王燕芳同学完成报告后,法学理论博士生周一博,诉讼法学博士生、硕士生史达、徐超轶、林玉东、李广钊,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博士生苗振华分别对报告进行点评。 周一博同学从论文编辑角度对文章的词语表达、行文格式方面提出建议。 史达同学从文章主体结构和比较法材料整合方面为文章进一步修改提供了思路。他指出应当在第一部分的开头对管辖异议权的意义进行阐述,进而过渡到管辖异议权的理据;对于文章中的案例可以尝试改编后,从诉讼标的单一性、同一性理论进行分析。 徐超轶同学从变更管辖申请权和管辖错误异议权在程序上是否应该有所不同、庭前审查与庭前会议裁断管辖异议的比较,必须修改刑事诉讼法赋予管辖异议权还是可以从现行刑事诉讼法解释出来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林玉东同学指出应当从管辖异议联系到整个刑事诉讼程序性事项的处理,构建一套完整的针对程序性事项的抗告或复议制度。 苗振华同学从管辖的分类、管辖与回避的区分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广钊同学就网络犯罪的管辖宽泛问题、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管辖权异议适用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随后,王燕芳同学对各位评议人提出的问题予以一一回应。
程捷老师做总结性点评。首先,他在肯定选题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做比较法研究应该立足中国实际,处理好国内与国外、应然与实然的关系,法官法定原则作为舶来品,引入中国需找到实在法的依据。其次,他强调研究管辖问题的思路不能只在诉讼法,应当从宪法学基本理论出发,考虑到宪法性基本权与法律保留的关系,进而解决管辖异议的定性问题。最后,他以法定法官原则在德国的发展为例,就做学问如何做到小选题大视野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至此,第十期学术沙龙暨研创学术报告会圆满结束。
2022-12-01
本社团主席团与学术部依据当前社会热点及理论争点商定沙龙主题,邀请师生共同参与讨论
本院学生就其习作申请本社团举办学术沙龙。应先将习作成稿发送至本社团邮箱(apply@ucasslaw.com),经本社团学术部研判后,在收到稿件后的十四个工作日内回复是否举办该主题的沙龙
经学校批准的研创项目,需要举办报告会的,可发送邮件(apply@ucasslaw.com)向本社团申请举办报告会,邮件中列明研创项目批准号并附待报告的项目成果
本社团将定期邀请法律实务界人士就实务中的法律问题、办案经验等内容,开展实务讲座
本社团将适时邀请本院校友就其研究、工作领域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方法、工作经验等内容,开展沙龙活动
本社团成立的宗旨就是为了激发本院学生的学术兴趣、提升学术水平、培养学术品性,因此需要广大师生的支持与积极参与